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能用双脚跳、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玩游戏。
2.遵守游戏规则,学会看简单的标志,能按箭头指示前进。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置活动场地:用不干胶贴出水洼、脚印,用红色箭头标示行进的方向。(场地布置见下图。)
▲活动过程:
■一.以儿歌《快活的下雨天》导入活动,带领幼儿热身,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儿歌《快活的下雨天》,创设小花小草小动物在雨中玩耍的情景,带领幼儿做热身活动,重点指导幼儿活动脚腕、膝盖等关节,为活动做准备。
■二.请幼儿观察场地,了解不同标志的含义。
模仿小动物念儿歌:雨停了,天晴了,门前多了片水洼。双脚跳,单脚跳,过了水洼就到小熊的家。引导幼儿讨论小水洼、箭头、脚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是通往小熊家的路,箭头表示方向我们要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走,两个小脚印表示双脚跳,一个小脚印表示单脚跳。
■三.请幼儿尝试过水洼,探索双脚跳、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方法。
提问:下过雨,小熊家门前的地上有好多小水洼,怎么才能既不弄湿鞋子又能到达小熊的家呢?
1.请一个幼儿跟着教师跳一跳,引导幼儿观察怎样才能不掉进水洼里,并练习双脚跳和单脚跳动作。
教师重点强调:双脚跳时,要双脚一起跳,双脚一起落;单脚跳时,要单脚大步迈,单脚站站稳。
2.指导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尝试踩着脚印跳过水洼,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及各种标志的含义,请幼儿再次尝试过水洼的方法。
■四.组织幼儿玩游戏“越过小水洼”,熟练掌握游戏玩法,巩固双脚、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第1次游戏:请幼儿自己选择不同难度的道路,一个跟着一个前进,巩固双脚跳、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按照标志去小熊家,不能弄湿自己的鞋,到达小熊家要敲门。
第2次游戏:进行分组比赛。
敲门后小熊不在家,小动物们先进行比赛,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当
第一个小动物到达小熊家时,第二个小动物才可以出发。提示先到小熊
家中的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接待后面来的客人。
■五.播放音乐,组织幼儿放松、交流。
带领幼儿放松腿部肌肉、脚腕关节,引导幼儿说说朋友用什么方式
接待的自己以及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次活动在场地布置方面,我采用色彩鲜艳的不干胶来布置活动场地,并且对水洼,箭头,和脚印的单双脚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讲解过程中幼儿也容易接受和理解。
2.为了让幼儿能掌握单脚跳和双脚跳的技巧,学会看简单的标记,我首先布置了一条较为简单的路线,供幼儿练习;考虑到幼儿人数比较多,为了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在练习场地后面,我准备了三条不同的道路,让幼儿参与游戏。这样既让幼儿充分掌握双脚跳和跨步跳的动作技能,又学会看标志,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3.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幼儿不正确的动作,进行强调和练习,并创设情境:不能掉到小水洼中弄湿鞋子,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足之处
1.在路线布置时,脚印与脚印之间的距离没有控制好,导致幼儿在活动时跨和跳动作变形,单脚跨步跳与单脚跳动作混淆。
2.体育活动中也应该在语言和环境上完全可以创造这样的一个氛围,老师的语言太平淡了,在需要孩子注意的地方完全可以变化说话的方式,可以夸张带动孩子的活动氛围。
3.在分组比赛时,游戏规则强调不够明显,造成比赛环节有一定混乱。应先示范一次游戏规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2【教材分析】
幼儿喜欢运动,运动需要在保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否则就会摔倒。可以说,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也是自我保护最基本的能力。幼儿对自转小游戏比较感兴趣,在自由、自主活动中喜欢原地转圈,但在旋转过程中容易偏离原位。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品, 通过“风吹风车转”、“转转乐”、“我会变”等游戏,带领幼儿开展原地自转、听口令自转、自转后过障碍等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两臂侧平举、闭目起踵自转 5 圈。
2.通过模仿旋转物体,能较熟练地掌握原地旋转的动作要领。
3.善于动脑,大胆想象,发展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1.会旋转的物体图片若干张(如风车、旋转木马、陀螺、车轮、溜溜球等),高低、宽窄不同的平衡木 4 根、易拉罐若干,音乐。
2.玩过“大风吹”等自转小游戏。
【活动过程】
1.玩热身游戏“定身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在指定范围内根据教师的口令模仿动作,如鸭子走、青蛙跳、螃蟹行等,教师说“停”时,幼儿立即停止动作,保持静止。
(2)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不断变化口令的速度,提高幼儿反映的灵敏性。
2.练习原地旋转的动作,熟练掌握原地旋转的动作要领。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原地自转:小朋友们看过风车吗?风一吹,风车就会转,今天我们就来玩“风吹风车转”的游戏。
(2)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转转乐”游戏。
一个幼儿扮演风车,另一幼儿扮演风,当听到“风”说“风来了” 时,“风车”就两臂侧平举“风车”闭眼、踮脚自转 5 圈(自转圈数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风”一边吹,一边在旁边保护。然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3)教师、幼儿一起讨论并小结动作要领:两手举平,抬起脚跟,膝盖放松,小碎步转圈
(4)教师扮风,幼儿扮风车,听指挥集体练习 1~2 次,圈数可慢慢增多。
3.玩“我会变”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1)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幼儿分别站在场地的大圆内,教师问“谁会变”,幼儿回答“我会变”,教师接着说“变成陀螺”。根据教师手势或口令,幼儿原地转相应数量的圈数,然后快速跑到圈外找出陀螺的图片, 接着跑回来放在指定地点。教师发出指令让幼儿变成不同的旋转物体,继续游戏。
(2)幼儿熟悉游戏后,在场地上设置适当的障碍,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例如让幼儿转完圈后通过平衡木、绕障碍等方式去取图片,还可以跳和爬等。 ……此处隐藏10496个字……一吹就倒?
3、大灰狼来到木头房子他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4、大灰狼来到老大的砖头房,做了哪些事情?房子倒了吗?
小结: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头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容易着火也不牢固,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老二老三的稻草房、木头房子是不牢固的。
5、哪间房子要花最长的时间去造呢?为什么老二老三不愿意这样做呢? 小结:做事老想着怎么省力是不行的,要动脑筋认真地完成每一件事情。
四、讨论延伸(从生活中的实例中进行实际的思考,发散思维并调动积极的想象,大胆表达表述)
1、如果幼儿园也用稻草和木头来做,会发生什么事情?
2、如果你是小猪,你会造什么样的房子?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14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挥自身体能。
2.能与同伴合作玩"舞狮"游戏,动作协调一致。
3.感受明见传统游戏的乐趣。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舞狮的玩具,彩球。
2.欢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幼儿听信号变速走或跑。
1.教师拍铃鼓,鼓声快,幼儿就走得快;鼓声慢,幼儿就走的慢。
2.听音乐活动四肢。
(二)游戏"舞狮"教师出示舞狮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舞狮吗?下面我们就来玩舞狮的游戏。
1.两个小朋友合作,听老师的铃鼓声游戏。
2.两人舞狮游戏,幼儿两人一组。
(三)游戏"舞狮玩绣球"
1、教师讲解,幼儿师范:幼儿三人一组,一个人当舞彩球的人,手持彩球逗引狮子跳舞。
2、另外两人分别当舞狮头的人和舞狮尾的人。然后,三个人相互配合,进行走,跑,跳的练习,试着将狮子舞起来。
3、幼儿游戏。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合作练习舞狮。
活动延伸:此活动可在晨间锻炼时继续进行,引导幼儿想出多种"舞狮"的动作。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舞狮,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励程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情绪,在加上体育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发挥、自由活动,在这其中,我们老师也无法完全预料到活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舞狮活动时,一定要多观察幼儿的行动,再给予适当的提醒。比如,我们小朋友在游戏时经常发现小朋友们之间总不免有你推我,我撞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其实很危险,我把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来评价,一起来解决,怎样才能玩好舞狮的游戏。因此我在体育游戏“分角色”解决了以上问题,让孩子们明白狮子表演不能掉队,走路时不推不挤,还能有秩序地一个跟着一个走。又如:结合大型玩具游戏舞狮,大型玩具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玩的,在玩之前,我们先检查了一下大型玩的安全性,但在玩滑滑梯过程中,发现小朋友们喜欢从下爬到上,再倒滑下去,而且是头朝下地滑。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制止,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及录像来给小朋友们一起看,让孩子们知道身上的任何部位碰伤,出血了都很疼痛,而且有可能会有发炎、发烧或是有更加危险的事件发生。由此,小朋友们被录像中的小女孩的疼痛感受到:玩滑滑梯时更要注意不能倒滑,不能从高往下跳等。我们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提醒教育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15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弹跳的方法,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对不同两种颜色的物体进行分类。
2、情意目标: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技能目标:增强幼儿的跳跃能力,树立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1、小青蛙的头饰若干,红、黄、蓝三种颜色(粗的毛毛线做成)的毛毛虫若干(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两倍),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盒子,音乐。
2、幼儿对青蛙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3、布置场地(池塘、菜地的情境),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带幼儿来到操场做热身运动,充分活动身体。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本领大》“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来——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呱呱呱,保护庄稼本领大。”
二、基本环节
1、幼儿说出青蛙的本领。
教师:青蛙宝宝们,你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要开始学本领了,以后要自己做自己的事遇到困难要靠自己想办法。宝宝们你们说说我们青蛙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幼儿自由说出青蛙的各种本领,并让幼儿表演一下青蛙的跳跃本领,学习跳跃的动作。
2、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得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3、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教师:(手机响,青蛙妈妈接电话)糟糕,糟糕,宝宝们,猴子警察叔叔打来电话,说王奶奶家的菜地里有很多害虫在偷吃大白菜,请青蛙宝宝们跳过荷叶路和小水沟去菜地里消灭害虫。将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游戏,提供圈让幼儿练习单双脚跳,注意圈的摆放要适合不同能力幼儿。
教师:为青蛙宝宝示范跳的方法,并请青蛙宝宝们分组进行连续跳跃的练习,每次捉一条小虫给妈妈。在跳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小路进行跳跃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彼此间的距离,避免碰撞。
4、颜色分类(红、黄、蓝)。 “青蛙宝宝快来呀,把虫子装进盒子里,按颜色装,红色的虫子装进红我的盒子里,黄色的……”
5、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游戏反复进行两次。教育他们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三、结束环节。
教师:“青蛙宝宝们今天真能干,捉了这么多害虫,王奶奶很开心,要请你们去她家开西瓜宴,请宝宝们听《小青蛙》的音乐和妈妈一起跳去王奶奶家吧。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四、延伸环节
分享:带着虫子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小青蛙)是怎么跳着捉到虫子的,你捉到了几只虫子,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