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19:03:54
我的故事说课稿

我的故事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故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

(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

(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本课为欣赏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学生去教会有困惑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就在跟上老师的思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3.提出悬念,利用漫画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如一幅未完成漫画,本身没多大意义,这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联想,完成这幅作品。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环保内容导入:“出示一双一次性卫生筷,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总结:前几年,由于卫生筷的出现,大家都觉得在外面吃东西方便多了,也卫生多了,但正是卫生筷的出现,使人们走进了一个误区,这几年人们为了卫生而大量的使用卫生筷,厂家为了制作卫生筷而大量砍伐树木,而使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其实卫生筷并不卫生,终于,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画了这些画——出示图片:《误会》、《寻》、《最后的景点》。”之后导入课题:《漫画欣赏》

这样的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品欣赏:

导入后,首先介绍漫画的特点:高度概括、极度夸张、大幅度变形。紧接着简单的介绍漫画的种类:漫画可分为:校园漫画、肖像漫画、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等。

因为校园漫画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所以本课先从校园漫画入手,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校园漫画

先出示概念:校园漫画主要为在校学习的同学所创作、所观赏,向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同学们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

再出示校园漫画图片。

1.《聚精会神》同学们看看,谁能告诉老师这画的意思吗?生答,师总结:这幅画描绘了两位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考试中相互偷看的狼狈相。这幅画告诉我们平时要认真学习,不然就会象诗中所说的一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分析特点)

过渡:同学再看看这位同学的表现。(出图2《网虫》)

2.《网虫》这幅画又有什么意思呢?它想告诉同学们什么道理呢?(详细分析画面,尽量让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

肖像漫画

过渡:《网虫》这幅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太过沉迷,上网是这样,“追星”也是这样,喜欢明星本不是坏事,但如果盲目崇拜,就一定是坏事,其实张老师也比较欣赏一些明星,欣赏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明星,今天,张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明星带过来让你们看看!(出示肖像漫画作品《李咏》)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李咏)是中央电视台二台幸运52的主持人,他主持节目风趣幽默,同学看看这张画,是否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呢?反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哪里不象李咏!为什么?通过与李咏的比较来了解漫画与现实的区别。

出概念:用漫画手法来表现各类人物的肖像,在充分了解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漫画创作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塑造,以求得对象的形与神的酷似。特点:主要是夸张变形,不过这种手法决不是哈哈镜中机械的夸张变形,也不是庸俗嬉闹的夸张变形,更不是丑化对象的夸张变形。出示图片。

《鲁迅》

同学们看这张画,鲁迅的表情非常的严肃,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较困难,可从历史背景来引导)总结: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先生几乎每天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中国的前途,所以作者给鲁迅先生画上了这种“横眉冷对千夫子”的表情。

过渡:除了这几种漫画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漫画叫做“歌颂漫画”。(出示歌颂漫画的概念)

歌颂漫画:以正面讴歌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简接抨击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画(《生命力》)。

1. 《生命力》这是前苏联漫画家斯米尔诺夫的作品,无情的利斧砍掉一棵大树,剁入残留的树桩上,但这不屈的生命,竟顽强地伸展到斧把上,长出新枝芽。表明画家对不屈生命的坚定信念。

2.《书的幽默》同学知道这幅画的意思吗?组织学生回答,如答不上来,可分组讨论。师总结:书是知识的钥匙,如果我们要打开知识的大门,那就赶快到课本里去寻找吧!

3.《一纸千金》请学生根据画面说出讲一个故事。

过渡:歌颂漫画是以赞美、歌颂为主,另外有一种漫画与歌颂漫画完全相反的,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出示《我登上了世界高峰》)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幅漫画的含义吗?生答,师总结。这类漫画又称为“讽刺漫画”。出示讽刺漫画的概念。

讽刺漫画:通过对丑的直接否定,达到对美的简接肯定,创造了高于现实的艺术美。(出示图片)

< ……此处隐藏3620个字……握编辑文字图片等对象的方法;用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修饰演示文稿。

难点:对象进行编辑时,如何选中。

五、设计思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要“奠定基础、注重素养、重在实践”,要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要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爱的五月”主题课程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开发的。

现在的学生是被屏幕包围的一代,在班上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都非常的不容乐观。原来由于学科的限制,在教学中只重点训练学生对科技文档的阅读能力,从本学期开始选择一些大师的经典绘本提供给学生。“爱的五月”是在前一段“追梦”主题比较成功的基础上开始的。这节课主要活动是学生给图画配上文字,编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知识积累和人生体验,但往往也会出现对人生的初步迷茫与自身剖析的模糊痛楚,给他们读《你很特别》,让他们在故事中明晰作为人应该思索的一些东西也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主要教学模式是讲解——演示——练习式,本主题课程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区别在于采取了经典阅读和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形式,教学中有意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性,重视其工具性,让学生在自主表达创意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软件功能。从而掌握演示文稿的模版使用,自定义动画的设置、幻灯片的复制删除制作技巧,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技术的同时更提升对爱的认识,爱父母、爱别人、爱自己、追求卓越。教师没有更多的说教,但是阅读故事制做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境界自然会得到升华。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网站、操作步骤的录屏动画、电子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獾的礼物》、《永远爱你》、《你很特别》等拓展资源、微博笔记本、学生分组。

七、教学过程

(一)观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使用演示文稿这个软件回答了《獾的礼物》中的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獾吗?为什么?獾留给大家的礼物是什么?带着这些思考,我们掌握了插入新幻灯片、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保存文件等操作。大家知道每节课都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今天的故事是什么?你是不是已经很期待了?

教师播放《你很特别》故事幻灯片的上半部分,直到“这个故事你听懂了吗?”

(二)探

1、学生自己观看剩下的一半故事。浏览教学网站,要求学生先认真看网站上的要求及操作步骤,自己探索模板选择和自动版式的选择,放开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比较,最终找到他们喜欢的模板。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快的同学指导同组其他同学。这一部分主要练习幻灯片的复制、删除、保存、模板选择、配色方案编辑。

2、对故事中第一张幻灯片的灰点点进行处理,教师演示给灰点点的图片进行自定义动画的设置。学生练习对各种对象进行修饰,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把第一张幻灯片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在对文本进行修改以及对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等对象进行处理时,要让学生明白必须先选中它们,否则无法对它们进行处理。移动文本框时一定要将鼠标指针指向文本框的边框,然后才能移动。缩放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等对象时,要先将它们选中,再将鼠标指针指向周围的句柄,然后再缩放。这部分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多操作,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加深的印象。

3、过程中评价:学生把自己做的第一张演示文稿调到放映状态,每人发一个星星卡片,所有人都活动起来,观看别人的作品,把自己手里的星星放到自认为做的最好的同学的位子上。请星星最多的同学演示自己作品,并解释创作意图。

(三)创

1、另存文件。这节课因为是在已有演示文稿基础上添加内容,所以修改文件的时候,要先“另存为”不要把别人的劳动成果给毁坏了。强调保存演示文稿的时候,文件名一定要规范并重视保存位置的选择,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2、两人小组合作,给每一幅画配上句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展

1、上传作品,小组内推荐:上传作品到课程网站,根据评价标准小组内互相浏览评价,给自己认为好的作品贴一个笑脸。(作品评价标准:是否主题明确,故事完整;文字的大小和位置在幻灯片中的位置是否合理、美观;是否修饰文字和文本框;版面设计是否合理美观;有没有独特的创意。)

2、各小组互评:学生登陆网站,观看别的小组笑脸最多的作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贴一个笑脸。

3、第一名展示:选出全班笑脸最多的作品,展示分析,作者谈创作感想。(汇报参考思路——小组成员是:……幻灯片的主题是:……创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作品中最得意的地方:……作品中使用的哪些技巧:……作品中存在哪些不足:……)

(五)思

教师总结回顾,学生用微博小本子或在讨论区自由发言。

八、效果及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兴奋点是编写自己的故事,技术只是他们表达的媒介,弱化了学科知识,增强了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操作技术的掌握,在教学网站中提供了文字版和动画版的帮助文件,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学习,并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节课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首先统一作品评价标准,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参照标准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建立了专题课程网站,作品分小组上传网站,学生在网上互评。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评价,采取了给好作品贴星星的做法,正好和《我很特别》故事中的贴星星不谋而合。这些评价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对于作品的评价不追求华丽,但求价值感和意义感的提升,引导学生避免电子产品带来的浮躁,朝向卓越、朝向深刻。自己编的故事确实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作品还行,但是一个班里面总会有一两个学生的作品让人看了很担心。而且千篇一律,缺乏想象力是普遍现象。在学生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学生的活动很多,操作基础不一样,有的同学可能会时间不够用,但是不能为了赶进度剥夺学生试错的机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可能是次要的,而这种体验正是对学生一生有价值的。有的班级部分学生没做完,没有进行第四步“展”,进度快的学生已经进行了第五步“思”。以后要充分发挥教学网站的作用,多提供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

《我的故事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