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青青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叶青青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莲叶青青说课稿1今天我执教的《莲叶青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祖母十分喜爱莲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叶,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语言生动,简练,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运用了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结合我们的研究专题,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以下流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找出祖母精心种养荷花的词句子
2、学生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3、默读课文,找出祖母剪荷叶送人治病的词句子
4、学生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三、简介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围绕中心问题,揣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解决。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谈体会,尊重学生有个性的见解,不强求统一。
在课堂中,我力图通过以下方法来体现我们小专题的研究成果
一、情境引入,渗透写法
开课伊始,出示荷叶的课件,生谈感受,师设计悬念,由物到人,渗透写法。这篇课文,看似写景,其实写人,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突破接受。在开课时做这样的铺垫,为结尾讲解写法时奠定基础,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概括词组,加强技能训练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听写词组的办法,再次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本课的主要内容并不好概括,所以我采用了这种方法,目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能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
三、抓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在教学祖母精心种养和送人治病这两个环节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采用了“生自读——谈体会——师提升——生再感悟——感情朗读”这样的方法使学生一步步对课文进行理解。课堂中我采用自读、默读、师生对接读、男女生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我虽然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问题,但我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在读中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
莲叶青青说课稿2一、教材简析:
《莲叶青青》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紧紧围绕着“爱”字一一展开,爱景、爱物、爱人。《莲叶青青》则是通过祖母爱莲种莲,送莲助人治病两件事情表现出她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文章语言质朴,行文中着重抓住祖母种莲的动作、神态以及送莲时的语言、动作来丰富祖母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朗读、感悟语言以及表达能力都较三年级所有提升,对于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简洁度,准确度还明显不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品读感悟,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这既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3、初步感知首尾照应、由物及人的写作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问题。
四、教学理念及方法:
1、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本文行文质朴,语言浅显易懂,但表达的情感却很真挚。学生易读懂课文内容,但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则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带着体会读、有感情地读,通过读来传情达意。
2、在品读中渗透阅读方法,润物无声。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体会祖母爱莲,但更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2)结合人物描写方法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如祖母种莲的语段,可以紧紧抓住动作词来体会祖母种莲下的功夫之深,对莲的喜爱之切;在送莲的的语段则抓住祖母的语言来体会她的善良,以及爱莲但更爱他人的可贵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
Ppt出示莲叶图片,请大家看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愉悦??)嗯,带着你的体会再美美地读课题。
2、题目是莲叶青青,那么这篇课文写的是青青莲叶吗?(不是)那么写的是谁呢?(祖母,相机板书祖母)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具体写了祖母的哪些事呢?哪位孩子来说一说?(生说,趁机板书:爱莲,送莲)你概括得真不错,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谁来?(指名说)评价:这位同学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简洁明了地概括主要内容,真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理念:从课题入手,开门见山,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老师通过评价的方式引导孩子进一步巩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
1、金钥匙:①、读一读,自读课文2——4自然段②、画一画:画出最能表现祖母爱莲的句子③、写一写: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2、自读自悟: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阅读
3、集体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首先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其他孩子补充,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在交流中激发思维火花,诱发灵感。遇到重点句子,老师相机追问、点拨,引导孩子的思维情感向纵深发展,通过评价点拨孩子阅读方法,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增强语感,升华情感。结合孩子的交流,相机出示语段:
A: Ppt出示语段一:“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满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祖母爱莲?为什么?,你能从朗读中读出你的体会吗?)
……此处隐藏6409个字……质。
2、启发引导,自读自悟中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理解情感内容。
抓词句的训练和理解是本学段强调的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重点词句,通过细读品味,思考,自主发现、理解、感悟句子所蕴含的深意,让学生的感悟更贴近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祖母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高贵品质。
3、以读代讲,以情感朗读贯穿全文,深化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抓住情感朗读,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这些纯朴的语言当中感受祖母的高贵品质。另外,用多种方式阅读,如:快速浏览、默读、自读、情感读、范读、配乐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学法上,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自由谈感受,谈理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爱的故事资料搜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4个环节来进行: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便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从古到今许多豪门墨客竞相赞美荷花,赞美它的清新脱俗,赞美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荷
花图,请同学们欣赏吧。看着这些荷花,你会想到那些好词佳句?看来荷花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中。当作者也望着这满池的清凉的莲叶时,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动,在匆忙寻找合适的诗句赞美它时,眼前却渐渐浮现出了祖母的笑脸,祖母淡淡的微笑渐渐清晰,照亮了作者的心,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莲叶青青》。从而引出课题《莲叶青青》。师生同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莲叶青青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学生很轻松愉悦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探究课文打好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本课的字词。出示大屏幕,认读词语,可采用指读、领读、齐读等形式识记。
【中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检查字词环节应扎实有效,为学好课文打好基础。】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学生评价)
3、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板书:喜爱
祖母→→→→→→→莲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对课文语言和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初读课文时的要求是读正确、通顺、流利,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初读问题的设计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环节,我主要采用细读勾画、精读体会、朗读品味的方法。
1、学习2-4自然段,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
我这样设计:请下面读2-4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感受到祖母对莲叶情有独钟,找到之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感受,
做好批注。生汇报:
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B种藕挑好后,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C小莲叶要冒尖时,祖母守着不让小孩子们靠近??
D小荷叶长出来了,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可祖母却一脸欣喜,就象看新生的孙子。 E要是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适时的进行朗读指导,以读悟情,以读带讲。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理解。
师:祖母从对河泥的精挑细选,然后一枝枝亲自栽种,到小莲叶冒尖时的细心呵护,再到长出小叶子时的一脸欣喜,一直到莲叶长大后与人分享这份美丽,整个过程倾注祖母太多的精力,看着祖母这样精心地照顾着荷花,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再深入谈感受,齐读这五句话,升华情感。
2、学习5-7自然段,感悟祖母爱莲更爱人的美德。
请同学来读一下5、6、7自然段。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孙子、邻居你会理解祖母的做法吗?你会有什么话要问祖母吗?面对着家人的不理解,祖母念念有词的说:??(引读)理解“不开花也罢”。生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关爱他人
师指导朗读7段。可以采用评价朗读的方式。
3.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现在祖母就拥有了这样一池的清凉,你猜想祖母会把它分送给谁呢?
生:送给生病的小女孩
生:送给邻居们泡茶
师: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文章在结尾处再次回到了眼前的这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作者看到这一池的莲叶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让作者感动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与第一自然段呼应,并回归主题,升华了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并再通过读来表达出自己所体验的情感,老师同时对朗读作出
合理性的评价,多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师总结:爱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爱。只要静心细心寻找,你会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
你知道哪些关于爱的故事?学生交流资料。
【语文的学习出自于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实际延伸。故事名言的出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爱留住,可用笔书写爱的过程,用画描绘爱的轮廓,用摄影照下爱的影子。
2、继续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不应只局限于文本。作业超市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喜爱
祖母→→→→→→→莲叶
关爱他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