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质量管理工作方案1一、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
第三条本院所有参与医疗活动的人员均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管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及质控科负责。
第五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按照本方案对科室、部门、个人进行奖罚的权利。
第六条控制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第七条监控指标(见附表)
二、计划与措施
第八条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及质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其职
责如下:
(1)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2、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
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完成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4)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5)收集门诊和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及负责人并提出整改意见。
(6)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7)定期编辑出版医疗质量管理简报。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小组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是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职责如下:
(1)主要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包括医疗质量自查方案。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两大方面;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5)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科室质控员
其职责为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召开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在每月的15日前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以及科室整改措施一起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部和质控办。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完善其他相关制度。完善各种疾病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
(三)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第九条主要措施
(一)医疗质量管理员会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情况,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不断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实施方案,适时修改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三)严格依法执业,无资质人员不得单独上岗,刚毕业新入院员工,在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时候,科室要指定医师带教,并对其医疗行为负责。
(四)加强基础质量教育、培训,为终末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由医务部组织对全员进行“三基”培训,每年四次,各临床、医技科室每季度对本科人员进行专科基本知识教育、培训和考核。对新员工要有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
(五)加强质量控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由医务部组织进行质量控制教育,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工作流程。
(六)根据医疗质量形成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薄弱环节、医疗风险,采取预防性管理,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七)明确职责,切实负责,履行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控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责任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三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①建议专科就诊;②请会诊;③转院。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
……此处隐藏2006个字……核结果的评价;审核专家队伍的建立、培训和管理等。
审核工作组由国家局聘请的行业审核专家队伍组成,审核实行组长负责制。
四、行业审核的性质、形式、对象
审核性质:行业审核是行业审核专家对行业工商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工作质量和体系运行水平进行的内部评审。
审核形式: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采用现场审核的形式对被审核企业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审核对象:行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省级工业公司及地市级局(公司)。
五、行业审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行业审核是对烟草工商企业质量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评价,评价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是否与行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工作及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引导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突出烟草行业管理的重点和特点,注重体系运行的效果,注重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行业体系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审核的主要内容:国家局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内审工作的组织,审核的深度和有效性;管理评审效果和水平;体系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与效果;体系建立前后基础管理水平的比较;与行业重点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等。
审核方法:行业审核运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分析管理现状,发现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和改进的机会,既要满足标准要求,更要突出行业特点,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国家局导向,把行业方针、政策、重点工作的落实和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作为审核的关注点。
六、行业审核的申请程序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通知》(国烟运422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行体系建设的商业企业,在达到国家局规定的体系运行时间,完成企业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之后,经各省级公司组织审核确认并将审核结果报国家局备案。36个重点城市局(公司)为必审对象,由各省级主管部门向国家局书面申请行业审核;其他地市级局(公司)由国家局对其进行随机抽样审核。各省级工业公司直接向国家局书面申请行业审核。书面申请行业审核报告主要内容是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介绍,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培训人次及内容、企业内审、管理评审及改进情况,省级公司审核情况,申请进行行业审核的时间等。国家局对受审核企业下发审核通知书,确定行业审核时间及审核组成员等。对省级工业公司的审核不超过四个工作日,对商业企业的审核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在《通知》下发以前已经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地市级局(公司),由省级局(公司)组织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国家局备案,国家局对其进行随机抽样审核。
行业审核将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既对体系建立实施效果进行总体把关,同时作为一项管理评价方法评价各省级公司的管理水平。国家局将制订行业管理评价标准,每年将组织专家队伍进行行业管理评价,持续改进和全面提升体系运行水平。
七、行业审核结果的报告
现场审核结束,由审核组向受审核企业出具审核报告和体系审核观察项,综合评价企业体系建立实施和运行情况以及行业重点专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和改进的建议。行业审核结论有三种:一是体系运行有效,同意申请第三方认证审核;二是体系运行基本有效,建议三个月整改后,整改措施经审核组验证有效后再进行第三方认证审核;三是体系运行存在较多问题,不予推荐第三方认证审核,半年后重新申请行业审核。受审核企业必须对观察项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在30日以内报国家局进行书面验证。
八、附则
1.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2.本方案由国家局解释、修改。
质量管理工作方案4为了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省卫生厅关于医院管理年及湖南省省医院护理工作评价标准等相关文件精神,护理部将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作为永恒主题。通过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护理部——科护士长—二级管理组织
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
护士长:
委员:
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2、制订和修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并制订质量安全管理方法。
3、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严格掌握各项考核标准,准确评价护理工作,认真总结并量化检查结果,及时组织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4、对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等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和鉴定。
5、负责研究、制定院内护理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四、工作方法
1、建立以病区护士长自控、互相督查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法。
2、制订或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时组织各护理单元学习、掌握标准并加以落实。
3、制订每月质量检查重点,指导、督促各护理单元实行护理质量自查,帮助她们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对各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并在护理质量安全总结会上讨论分析,寻找解决办法,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组织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每月1次。
6、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流程:
(1)护士长每月根据护理部制定的质控标准(10项)带领本病区护理质控小组进行质量安全自查,讨论分析后填报《质量检查汇总表》于次月5日前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各一份。
(2)护士长根据病区上报的《质量检查汇总表》对分管科室进行日常质量督查指导,分析原因,改进方法,提高质量。
(3)护理部每月不定期组织质量督查,并根据病区上报内容进行分析汇总,反馈,改进。
(4)质控护士长每天查看各病区危重病人,了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发现并协商解决疑难问题,必要时组织护理会诊。
(5)护理部护士长重大节日前进行质量综合检查并记录。
(6)护理部每月评出相关检查项目的最佳病区,操作明星,列入年终考评。
五、护理质量安全控制目标
1、病区管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90%
2、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90%
3、特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9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5分)≥95%
5、急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为100%
6、消毒隔离100%
7、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5分)100%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为100%
9、护理服务满意度≥95%
10、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
11、年压疮发生率为0
12、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13、健康教育知晓率80%
14、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文档为doc格式